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,细读深研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,10月7日下午传播学系党支部组织召开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四卷)》学习研讨活动,党支部书记徐轶瑛主持,全体支部党员参加。
活动由“内容导读”“金句分享”“视频微党课”和“教师研讨”四个环节组成。
徐轶瑛从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四卷)》与前三卷的关系入手,为党员教师们解读了著作形成的时代背景、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,并强调“学习宣传贯彻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四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,要与学习前三卷结合起来,精读原著、深研原文、细悟原理,原原本本学、全面系统学、深入思考学、联系实际学,在学深悟透中铸牢理想信念、打牢思想根基,以统一思想和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”。
之后,党员们在徐轶瑛的带领下,系统地学习了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四卷中的“习语金句”并共同观看了复旦大学讲解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(第四卷)微党课。
教师研讨环节,老、中、青三代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特点,分享了对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四卷)》学习的感受。其中,王昕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对经典著作《周易》的研读和理解,诠释了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四卷)》中人民至上思想的深刻内涵。
李先知老师认为,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四卷)》聚焦了党和人民事业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和发展难题,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权威指导。通过学习,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到无论是战疫情、抗风险,还是稳经济、惠民生,每一项成就都来之不易;通过学习,我们也可以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心什么、强调什么。作为高校青年教师,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将学习成效与教学、科研有机结合起来,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汪雅倩老师就“担当就是责任,坚持原则、敢于担当是觉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”这一点谈了自己的体会。认为敢于担当,就是要坚持原则、认真负责,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,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,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,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,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。对于大学老师来说,应该把这种担当融入到教学科研中,要担起教学和科研的任务,认真教学、努力科研。
孙晔老师结合自身工作,对于专题十二“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”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。认为在宏观层面上,文化强国是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、着眼全局和长远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。在微观层面,作为一名赢家娱乐城 的青年教师,既要加强理论学习,也要深入实践,找到制约文化发展的“真问题”,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,进行深入研究,努力为“文化强国建设”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要积极将“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”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相结合,将“文化强国建设”融入到课堂中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,了解当前对文化工作者、传媒工作者的要求。
“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到哪里,理论学习就要跟进到哪里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,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”。本次研讨活动中,徐轶瑛始终强调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。面对即将到来的党的二十大,传播学系全体教师将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指引下,攻坚克难、奋发有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