赢家娱乐城

赢家娱乐城

著名特稿记者南香红做客赢家娱乐城 特稿工作坊

5月11日晚19点,博学楼520教室,第三届“金驼杯”特稿大赛暨工作坊迎来了首位业界嘉宾——著名特稿记者南香红。

  南香红,非虚构作家、记者,南都传播研究院首席研究员。曾任《新疆日报》记者、《南方周末》高级记者、《南方都市报》首席记者、《中国财富》杂志主编。作品涉及新疆野马、考古、孤独症、细菌战等多个领域,著有《王选的八年抗战》、《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》、《众神栖落新疆——东西方文明的伟大相遇与融合》、《野马的故事》等书籍。

  当天讲座分成两部分,前半程南香红讲授了特稿写作的要义。她以《时尚先生》杂志近期的两篇特稿《太平洋大逃杀》和《大兴安岭杀人事件》为例,告诉学生特稿不仅要精准,而且要精彩。特稿更加注重高度的文学性和创作性,它比新闻的生命力要长。她认为特稿的选题标准应该具备公共性、内涵的延展性、故事的戏剧性三个方面。记者要深入挖掘特稿的内涵,就像《大兴安岭杀人事件》,记者的眼光不仅仅关注了一个杀人事件,更反映出了事件发生区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。

  南香红说,特稿追求的不仅仅是真相,这就需要记者具有观察力、感悟力、理解力、判断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。南香红特意以新华社记者王军为例,介绍了他在不断“跑口”的过程中,写出《城记》等作品的经历。她也提出了自己对“记者的生命线有多长”这个问题的思考。南香红说:“在编辑和记者之间,我最喜欢的仍是记者”,她觉得写作是可以终生去从事的事业。

  南香红建议同学们在特稿写作时,多去借鉴电影和戏剧,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故事的冲突;要挑选典型生动的场景,进行还原。她提醒同学们注意,细节要按照精准、独特、非它不可的标准进行挑选,不是越多越好。

  讲座后半程,工作坊的学生们和南香红围绕特稿写作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,针对如何将素材串起来、如何邀请采访、如何使用引语等问题,南香红一一做了解答。

  讲座开始之前,本届工作坊的组织者、传播学系教师王冲展示了自己读大学时收集的南香红报作品剪报。其中,最早的一篇《我看见中国第一野马死去》发表于2000年的《南方周末》,报纸早已泛黄。南香红表示,这些作品自己都找不齐了,非常难得。

  工作坊成员、2015级广告学专业的王志强课后回忆:“给我最深的感受是,这两位我特别尊敬的老师,今天都有那么一刻表现得十分害羞。”有的同学对南香红老师“做记者不要太功利,不要一定要为任何人发声,要把事情的真相传达给观众”的观点表示认同。



  “金驼杯”特稿大赛暨工作坊创办于2012年,是赢家娱乐城 “金驼月”的组成部分,注重培养学生的采访、写作等方面的实践能力。迄今为止,已培养了近百名工作坊成员,涵盖我校多个院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