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1日晚18:30,应传播学系邀请,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赢家娱乐城 董晨宇博士为赢家娱乐城 师生做了一场学术讲座,题为《我喜欢听<学猫叫>,但不想让朋友知道: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品味表演》。讲座由传播学系教师熊壮主持。
董晨宇从社会学家戈夫曼的“前台与后台”理论入手,结合国外近年来发表的最新科研成果,探讨了社交媒体上人们自我呈现的改变,即:从表演到陈列、操纵给予和隐藏流露、观众隔离与观众想像,以及品味表演。
董晨宇认为,社交媒体中,我们不再是“表演”,更多是一种“陈列”,“朋友圈就好像我们的内心博物馆。”他还着重探讨了“数字痕迹(imprint)”这一问题,分析了“数字痕迹”带来的后果,一是“语境坍塌”而被误解,二是被遗忘难。随后,董晨宇用相亲网站的案例,阐述了社交媒体中操纵给予与隐藏流露的三种策略。在讲述观众隔离和观众想象时,董晨宇引介了一个新观点:社交媒体的自我呈现是一种大众人际传播(masspersonal communication)。最后,董晨宇结合他自己对豆瓣用户所作的质化研究,分析了社交媒体上品味表演的意义。
讲座结尾,董晨宇谈到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看法,他认为要从身边找到研究的起点,而研究的意义在于社会现象与底层逻辑的平衡。
传播学系教师王冲、高亢旁听了当天的讲座,王冲认为,董博士的研究具有前沿性,又很接地气,以往人们谈到媒介素养时,更多强调的是大众媒介,而董博士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、使用社交媒体,很有意义。
16级传播学卓越班姚漾涵同学表示:“董老师的讲座浅显易懂,和平时的生活连在一起,又有理论支撑,让我觉得意犹未尽。”
撰稿:谢瑾靓